资产证券化风险探析(挖掘隐藏风险)
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的创新,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通过将一些大宗、分散并难以流通的资产打包发行成证券,再由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来实现收益,是很多机构为了规避风险而采用的手段。但是在操作中也存在着隐藏的风险,在本文中我们将进行探析。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它指的是利用从原始债务人所得到的、非市场上可交易和具有同质性特点(即无差异) 的债权、抵押品等各种未被有效利用和处置过程中形成了价值及有潜在流动性的优质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并且经过信用评级及其他方式加工处理变成高度规范化合格商品,向公众发行,并最终被安全地托管于某些专业机构或交易所内。
主要类型
目前常见且应用广泛的类型有三个:MBS(金融抵押贷款证券化)、ABS(资产支持证券化)和CDO(拆分评级债务权益)三种。
存在的风险
尽管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一些特殊的金融工具,但其操作过程中也会存在着潜在的不良影响,例如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完全
由于资产池构成较为复杂,其中投资者拥有相对较少或缺乏客观、准确、全面信息。投资者可能无法获得与有效决策所需相关的所有信 息。这导致部分风险被低估甚至被忽视掉。
2.受宏观经济影响大
基本上每一个社会环境都可能对某些贷款人造成失业、财务困难及违约等问题。因此,在学术研究文献中已明确指出服务行业向其他行业转型势头下去的趋势和进程会引起更广泛而深入地削弱某些抵押品市场价值。
3.吸引商业银行将自己优秀且需要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进行证券化
这个风险主要存在于ABS中。例如信用卡消费、汽车贷款等与商业银行本身业务息息相关,如果过度将优秀的“新旧资产”都打包转让,则会严重损害其发展。
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上述潜在风险,有以下建议: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一方面需要确保投资者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做出正确决策;另一方面也应该强调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公开度,以降低隐含成本并提高机构或企业管理水平。
2.科学评估借款人对市场环境波动的承受能力
在选择合适借款人时更多地考虑他们所处社会、经济背景及未来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加强各种敞口监管管理与制约限制安排职责体系形成(如担保物品最终归属问题)等监督机制。
3.盯紧大型金融机构运作过程,对其潜在风险含量进行动态监控
应该从市场内部、机构趋势等多个方面来盯紧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更新和扩展已建立的规则和标准体系。
总结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发行方式。然而在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包括信息不完全、宏观经济影响大以及商业银行缺乏流动性等问题。为了防范这些潜在风险,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与运作,才能让优秀的金融工具真正发挥出财富增值功能。
网站声明:本文“资产证券化风险探析(挖掘隐藏风险)”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以学习为目的,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5028714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